一位年过花甲老太因加杠杆炒股,竟倒欠中信建投逾千万元

小刘

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太因加杠杆炒股,竟倒欠了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(601066,以下简称“中信建投”)逾一千万元。

一位年过花甲老太因加杠杆炒股,竟倒欠中信建投逾千万元
(图侵删)

近日,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的一则判决书引人关注,判决书显示,2017年3月22日,时年64岁的苏玉甫与中信建投签署了《融资融券业务合同书》,中信建投向其授信了6600万元的两融额度。在股票跌破平仓线后,2018年2月5日,中信建投开始对苏玉甫账户进行强制平仓。

由于强制平仓后,仍需向中信建投偿还融资本金1026.44万元和逾期利息34.99万元的苏玉甫已年近七旬,引发市场广泛关注。

对此,1月23日晚间,中信建投发布澄清说明表示:“公司与苏某甫(以下简称‘该客户’)开展融资融券业务,严格按照融资融券业务相关监管规则对其进行了尽职调查,该客户交易经验、交易资产、诚信状况、风险评估结果等均符合融资融券准入条件。”

对于市场热议的年龄问题,在中信建投官网7*24小时证券投资咨询平台上,相关理财顾问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:“融资融券投资者的年龄适当为70周岁以下(不含),70岁以上客户则需按照相关高龄客户开立两融账户的操作指引进行。”

由于不像普通买卖股票中,投资者账户必须事先存入足额的资金或已拥有卖出的证券。融资融券交易只需要投资者交纳一定的保证金,便可以扩大交易筹码。因此具有一定的杠杆效应,对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要求也较高。

年近七旬老人加杠杆炒股倒欠券商逾1000万据中国裁判文书网2021年12月23日发布的这篇判决书,2017年3月22日,中信建投与1953年出生的苏玉甫签署了《融资融券交易风险揭示书》《融资融券业务合同书》。协议签署后,苏玉甫的融资授信额度、融券授信额度、总授信额度均为6600万元。

2017年3月28日至2017年3月31日期间,苏玉甫账户发生多笔融资负债,合同到期日为2018年3月28日至2018年3月31日。截至2018年2月1日,相关账户负债总额、融资负债总额均为3335.52万元。

2018年2月1日,由于苏玉甫的信用账户维持担保比例低于130%(追保线),中信建投要求苏玉甫于2018年2月2日(T+1日),以转入担保物或偿还融资融券负债的方式,使信用账户维持担保比例在当日(T+1日)清算后达到或高于130%。

2018年2月2日,由于苏玉甫的信用账户维持担保比例低于130%(追保线),中信建投通知苏玉甫于2018年2月5日前转入担保物或偿还融资融券负债。

2018年2月5日,由于苏玉甫未能追加担保物或偿还债务,其信用账户的维持担保比例跌破最低线。当日,中信建投开始对苏玉甫信用账户内股票进行强制平仓。

不过,完成强制平仓后,苏玉甫部分融资融券债务仍未清偿。

2019年5月,北京仲裁委员会裁决,苏玉甫需向中信建投偿还融资本金1026.44万元和逾期利息34.99万元、罚息、仲裁费。2019年7月31日,中信建投向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。

不过,由于在爆仓之后,苏玉甫涉嫌转移房产,且对银行账户的冻结存在异议,中信建投与苏玉甫的官司一直打到了2021年末。

中信建投回应称“相关业务开展严格按照规则进行了尽职调查”

由于中信建投对时年64岁老人给予的两融授信额度高达6600万元,引发了市场热议。

对此,1月23日晚间,中信建投发布公告表示,公司于2017年3月与苏某甫开展融资融券业务,严格按照融资融券业务相关监管规则对其进行了尽职调查,该客户交易经验、交易资产、诚信状况、风险评估结果等均符合融资融券准入条件。

中信建投进一步指出,该客户信用账户于2018年2月跌破合同约定追保线且未能及时补充担保物,经强制平仓后未能抵偿全部债权。为保障公司资产安全,维护股东权益,公司依法向相关司法机关主张债权,本案现处于执行过程中。

融资融券交易又称两融交易,或“证券信用交易”和保证金交易,指投资者向具有融资融券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提供担保物,借入资金买入证券(融资交易)或借入证券并卖出(融券交易)的行为,即俗称的“买多”和“卖空”。

由于不像普通买卖股票中,投资者账户必须事先存入足额的资金或已拥有卖出的证券。两融交易进行投资者只需交纳一定的保证金,便可以扩大交易筹码。因此具有一定的杠杆效应,对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要求较高。

根据《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》,个人开立融资融券账户,必须满足证券交易时间满半年、申请日前20个交易日日均证券类资产不得低于50万元、无重大违约记录等条件,且具备相应的风险承受能力。

对于热议的年龄问题,在中信建投官网7*24小时证券投资咨询平台上,相关理财顾问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:“融资融券投资者的年龄适当为70周岁以下(不含),70岁以上客户需按照相关高龄客户开立两融账户的操作指引进行,投资品种为信用交易类。”

A股两融规模已达1.8万亿元,监管强化两融业务监管近年来,A股市场两融规模稳步增长。

Wind数据显示,自2021年7月29日到2022年1月19日,A股两融余额连续增长后,规模一直保持在1.8万亿元以上。两融交易额占A股的成交额,也一直维持在7%水平附近。

1月20日,时隔近6个月后,A股两融余额才再次降至1.8万亿元规模下方。同时,两融交易额占A股的成交额,维持在7%下方水平。

随着市场两融规模的增长,对两融业务的监管也在不断强化。近期,中国证券业协会(以下简称“中证协”)融资融券业务委员会召开了券商两融业务风险管理专题讨论会,围绕两融风险管理、信用减值准备计提进行了充分讨论,并向行业下发了《融资融券风险管理及信用减值计量建议》,提出了三方面风险管理措施:

一是审慎授信,把好融资准入关。根据客户的资产状况、征信调查结果及风险承受能力,对客户的信用等级、授信额度、保证金比例等进行动态管理。有的券商对高净值客户的尽调和管理进行了补充和强化,并通过提高平仓线、降低持仓集中度等风控措施,降低潜在违约风险;有的券商通过优化“黑白名单”管理机制,加强对于客户信用行为的把控。

二是紧盯风险,做好事中动态管控。信用账户结构、担保品质量和交易风险偏好等,共同决定了市场波动下信用风险发生概率和潜在违约损失。有的券商构建了多因子风险计分体系,量化个股风险,实现对担保证券的分类管理,并根据市场表现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调整。有的券商采取交易前端控制和事中风险防范相结合的方式,综合信用账户的维持担保比例、持仓风险分布、板块集中度等动态控制新开仓限额,实现事中风险增量管理;同时对高负债/高集中度、疑似关联交易账户等情况重点监控。

三是趋势思维,用好逆周期措施。多数券商建立了全面的风险监测体系,在确定风险限额时引入宏观调整因子,当市场持续交投活跃、融资融券余额快速上涨时,适度从紧调整风控指标,防范风险快速积累;当市场处于估值低位,信用账户持仓分散且杠杆交易意愿较低时,恢复适中风控措施,以维持业务持续平稳发展。

(本文来自澎湃新闻,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“澎湃新闻”APP)

央行等九部门:支持备老群体做好养老资金储备和财富规划,完善金融支持银发经济的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

下半年智能手机五大趋势:折叠机瘦身逆袭 硬刚直板机

酷狗子公司起诉特斯拉!案由涉著作权权属、侵权纠纷

美系车在华艰难复苏:福特、通用3月销量均至去年同期75%

华为首款百万级豪车尊界 S800定档5月底,首发六大核心智能化技术,包含三项全新技术

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为6.7亿 60岁以上用户比例持续增长

1770天,他登上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金牌领奖台

为新学期定调!临沂二中召开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大会

不同群体医保将有大变化!国办发文

四川路桥:子公司拟参股投资郎川高速等三条高速项目

著名大地测量学家、教育家晁定波逝世,享年85岁

广州市气象局:虎门大桥站15-17时基本都有6-7级大风

一位年过花甲老太因加杠杆炒股,竟倒欠中信建投逾千万元的相关内容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法国网络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
取消
微信二维码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